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去除
细菌和病毒的有关知识。
除菌是指“去除细菌和病毒,减少数量”。
为了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数量,
可以使用次氯酸和酒精等除菌剂。
由于除菌效果是看不见,摸不着的,
所以很多人认为
除菌=浓度高才有效果。
但是,根据表示除菌效果的评价指标“CT值”,
证明低浓度除菌剂
也能达到除菌的效果。
松下从安全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,
对次氯酸除菌、抑制病毒进行研究。


CT值由concentration(浓度)和time(时间)的首字母组成,是国际认可的表示除菌效果的指标,用“浓度”和“接触时间”的乘积来计算。
例如,某除菌剂达到99%的除菌效果所需浓度为10mg /L,时间为5分钟时,CT值就表现为50mg·min/L。
※引用自WS/T 4662014 《消毒专业名词术语》

基本上,除菌剂的浓度越高,接触时间越长,除菌效果越好。因此,追求短时间内的除菌效果必然需要高浓度的除菌剂。但另一方面,在花更长时间进行除菌的情况下,即使是低浓度的除菌剂也能达到理论CT值。 ※次氯酸水溶液的CT值已经判明,但是气态次氯酸的CT值有很多不明确的部分,松下现在也在推进这个领域的研究。

高浓度的次氯酸可以在短时间内除菌,但同时需要注意操作。松下着眼于安全地产生效果,因此松下采用低浓度、长接触时间的方法达到CT值。

= CT值 160mg·min/L
= = CT值 160mg·min/L

“mg/L”是表示水溶液中的浓度时使用的单位。
1升水中存在1mg的浓度= 1mg /L, 1升水= 1kg,表示的是100万分之一的比例。
另一方面,主要用于表示气体浓度的单位是“ppm”。是“parts per million”的首字母缩写,也就是百万分率。和%(百分比)一样表示比例。
1 % = 1/1022(百分之一)
1 ppm = 1/106(百万分之一)
即1ppm = 0.0001 %。(1万ppm = 1%)
因为分别表示100万分之一的单位,所以特别在水溶液中作为“mg/L≈ppm”来处理。
【参考】 ppb(parts per billion)
1 ppb = 1/109(十亿分之一)
※ 上述内容引用自百度百科
“次氯酸”可以在平衡安全性
和有效性的情况下除菌。 松下今后也将继续研究
更高效地利用次氯酸的技术。